[德國瑞士] 慕尼黑工業大學轉學錄取蘇黎世聯邦理工學士

除了是愛因斯坦的母校,筆者對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所知甚少。對筆者而言,ETH是一個遙遠而夢幻的名詞,即使自身並非理工專業出身,卻仍然對那所世界排名前十中首位非來自英美國家的大學充滿想像與嚮往

「我一開始就是以ETH為目標,」杰霖的態度很明確。在小學時期就覺得出國留學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到高中之後,出國留學不再只是件單純「很酷的事」,而是杰霖必須落實的夢。除了德國學費低廉的先天條件,也因父親工作關係與德國多有交往,杰霖留學夢的種子在德國落地。在高一時,杰霖就在歌德學院修習德文,並且和台德初步聯繫,並在顧問的推薦下轉換成教學進程更加緊湊、有效率的線上平臺,持續精進德文能力。到了高三申請前夕,則向顧問一起確定未來申請的各項細節與規劃。

即使目標明確,礙於蘇黎世聯邦理工「不接受」台灣畢業生應屆學生申請的規定,杰霖第一年只能先申請慕尼黑工業大學。杰霖興趣所在的化學系,在申請階段就需要繳交小論文;在與顧問的來回討論與修正之後,杰霖的CV、動機信和小論文順利帶他闖過第一個關卡。杰霖接下來要面對的不再只是透過書面審查提交申請,而是實際前往德國慕尼黑參與實體面試。面試得採英語或德語進行,兩位教授坐在一張長長的桌子對面,透過一連串的提問檢驗杰霖是否合適。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圖片來源:wikimediacommons/cc-by-sa-3.0

「好的,你可以先說說為什麼你想在TUM學習,為什麼是化學系,為什麼是TUM化學系?」回到杰霖當初的面試現場,教授首先用三個問題確認了杰霖對該校乃至於該系所的掌握程度。

杰霖很有結構地回答問題。他先是透過過去閱讀有機化學相關課外書籍,以及參與相關競賽並取得佳績的經驗,展現他對於化學的極大熱忱,「我認為化學有趣的原因是,它讓人們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切如此表現,因為化學就是在解釋並預測自然現象。這極其迷人。」接著,他針對自己對TUM瞭解說明吸引他的原因。首先,TUM對國際學生的開放對杰霖而言是巨大優勢,不只因為作為一名過繼學生,也因為他渴望在大學裡與他人建立連結,相互交流想法。「另一個吸引我就讀的原因是TUM Chemie的研究重點有助於我實現優化世界的心願。」他進一步指出TUM化學系的研究方向聚焦於催化劑、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化學,能夠解決我們當今面臨的許多挑戰,如氣候變遷、污染甚至流行病,而透過化學來優化世界正是杰霖的心願。例如,新催化劑得使許多工業反應更加高效,從而解決氣候變遷,新能源能處理污染問題,生物科技則有助於改善人類健康。最後,他再提到TUM化學系的一大賣點,就是做為合作研究機構能夠使用巴伐利亞核磁中心,「要是有天我能夠使用那些設施,那就太好了。」

教授肯定了他對於學校與科系有詳細的調查,再拋提問,為何想在德國深就,而非其他英美名校,如哈佛、牛津大學?杰霖回答父親與德國的商業連系作為選擇德國留學的起點,但在深入瞭解之後發現,德國非常歡迎國際學生,且教育體系之強大得益於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都是德國求學的優勢。杰霖說自己的實驗能力並不如理論知識,希望透過在德國的訓練增強並改善。

接著,教授針對杰霖的CV進一步詢問,包含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的內容、語言水準、學業與生涯規劃等。對杰霖有更深入的瞭解後,教授希望他能夠分享一個他在壓力之下的實際案例,說明他是如何成功克服,失敗也無妨。杰霖則娓娓道來他在高中化學比賽時的經歷。當時在比賽前,化學老師為訓練他的實驗技巧,都會設定一個計時器;但在練習當中,杰霖總是無法在計時內完成實驗。隨著比賽時間愈發靠近,他就愈發緊張害怕。事實上,在正式比賽當天,本該在三小時內完成的兩個實驗,杰霖只完成了一個,先前的練習並沒有讓他在賽場上成功克服並及時完成實驗。事後杰霖回想,認為自己花費太多時間在閱讀手冊與思考該怎麼做,這說明了他對所需的實驗技巧仍不夠熟悉,也讓他更想提升自己的實驗技巧。他不但清楚地分析了自己失敗經驗後的反思,更再次重申自己的不足,使得申請TUM化學系的動機更加強烈與鮮明。

針對杰霖個人的問題之後,是化學相關的基礎知識測驗。例如原子的直徑大小,長度單位如納米、埃之間的換算等。

自在從容地回答所有問題,記憶力驚人、試後將所有考題默背帶出考場的杰霖說,面試內容其實並不難,多半是基礎的化學問題,以及對這所學校的想像、希望自己能夠學到什麼。面試的結果會當場公佈;在考前與顧問Lena多有模擬面試,杰霖離開考場後不久便收到進入慕尼黑工業大學的門票,宣告他的留學夢終於落實。

但他尚未佇足。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就讀這一年,杰霖一面上課,一面準備ETH的考古題;一年後如願考上ETH,他的留學夢確定能在瑞士生根,逐漸發芽。同為化學系,前一所學校某些課程得轉換學分,即使一些因學程規劃而無法直接轉換的課程,也讓杰霖對內容的掌握更加得心應手。「即使學到那個程度,德檢也不一定會過。」先前沒有任何準備,誤以為來德國自然就學好德語的筆者,實際生活一年餘仍然停留在A1程度,杰霖口中的語言挑戰對筆者而言更加鮮明。

「慕尼黑跟蘇黎世生活起來感覺差不多,兩間學校的課程與考試也沒有太不一樣。大概就是慕尼黑生活起來比較舒服,蘇黎世的物價貴一些。」有幸經過兩間夢幻大學洗禮、在兩座城市各生活至少一年,杰霖說自己比較愛宅在家,平時的休閒娛樂與在臺灣時期相去不遠。誠然物價較低,相比蘇黎世,慕尼黑還是提供給留學生更多休憩與娛樂的選項。坐擁幾座皇宮與博物館,以及一大片英國花園和夏日總是充滿人的Isar河,慕尼黑的生活相較有趣多。杰霖在慕尼黑時住學生公寓,公寓外便是前身為奧運場地的奧林匹克公園,留學生可以自在慢跑、運動、野餐,在課餘之暇享受歐洲的空氣與陽光。「但TUM(慕尼黑工業大學)的Mensa(學生餐廳)比蘇黎世的好吃,」蘇黎世聯邦理工的學生餐廳有人協助打飯,分量固定;慕尼黑工業大學則採自助式,可以隨意挑選喜歡的菜色,秤重計價,食物好吃,價格也更親民。

在國外生活兩年,杰霖說自己變得比較獨立,自理能力更強,也更懂得如何為自己做好時間規劃。出國之前不會烹飪的他,也被生活逼著學會揮舞鍋鏟、舉起刀叉。禮拜天,德國的超市不會開門,學會煮飯並且及時買菜成了德國留學生共有的成長與蛻變。「在蘇黎世的時候,宿舍的淋浴間水管又積水。我一樣把水管打開去研究裡面的結構,但我這次更有經驗了,所以處理的很順利。」杰霖在慕尼黑的宿舍就曾因水管積水,學會研究水管內的結構自己修理;沒想到這樣的經驗竟成了日後在蘇黎世當問題重蹈覆轍時的利器。留學讓人學會一些莫名其妙卻又總是實用的技能。杰霖回顧這兩年在國外的生活,經過宿舍設施老舊、一面上課一面考試、筆電在蘇黎世機場被偷,「我覺得沒有什麼後悔的事」,杰霖對這段旅程滿是正向,認為一切值得。

蘇黎世 (tripadvisor)

「只要經濟允許的話,誰都可以出國留學。但主要是你有沒有把握你在出國之後要把自己的生活照顧好。」問杰霖認為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才適合出國留學?他起初說,留學需要獨立、能夠自理,隨後補充,「不獨立其實也沒關係,重點應該是你有沒有決心。」現在不獨立也不要緊,要緊的是有沒有決心出國,並且準備好迎接終將獨立的自己。經過兩年,杰霖從一個對自己負責、妥善規劃人生進程、將夢想付諸行動的少年,蛻變成更加獨立、能修理水電、也能洗手作羹湯的大人。隻身異地求學的杰霖,希望鼓勵每個和他一樣有留學夢的人,只要具備決心,都有機會讓種子在自己心願的他鄉落地生長。

更多訊息請洽:

Phone:0968 700 276

Website:台德留學顧問 TaiGer Consultancy

Email:contact@taigerconsultancy.com

FB:台德留學顧問 TaiGer

IG:taiger_study_abroad

--

--

台德留學顧問 TaiGer Consultancy
台德留學顧問 TaiGer Consultancy

Written by 台德留學顧問 TaiGer Consultancy

https://taigerconsultancy.com/ 最專業的德國留學代辦、德國留學顧問 TaiGer由德國人和台灣人共同創立。我們希望幫助台灣學生站上世界的舞台,學習世界最紮實的理論基礎、最前研的科技,享受來自不同文化

No responses yet